大家有冇聽過「屈戍關節」呢個醫學名詞啊?其實佢就係我哋成日講嘅鉸鏈關節,最常見嘅就係膝頭哥同手肘呢啲部位。呢種關節嘅設計好精妙,好似門嘅鉸鏈咁,只能夠單一方向活動,但就提供咗超強嘅穩定性同承重能力。
講到屈戍關節嘅特性,我整理咗個簡單表格幫大家理解:
特性 | 說明 |
---|---|
活動方向 | 只能單一平面屈曲同伸展(例如膝蓋只能前後彎) |
穩定性 | 比其他關節更穩固,適合承重 |
常見部位 | 膝關節、肘關節、手指關節 |
易受傷動作 | 突然扭轉、側向受力 |
平時我哋做運動或者日常活動,都要特別注意保護呢啲關節。好似打波嗰陣,膝頭哥如果突然扭到側邊,就好容易整傷韌帶。醫生朋友同我講,佢哋成日接診嘅運動傷害案例,好多都係因為屈戍關節受到不當外力造成嘅。
而家好多後生仔女鍾意去gym做重量訓練,但係如果姿勢唔正確,對手肘關節嘅壓力會好大。我見過有教練建議學員做深蹲時,膝頭哥唔好超過腳尖,就係為咗減少對膝關節嘅負擔。其實無論係跑步定舉重,都要記住屈戍關節嘅活動特性,避免做啲違反自然活動方向嘅動作。
老人家嘅關節退化問題,好多時都係從屈戍關節開始。我阿媽就成日話膝頭哥痛,醫生話係軟骨磨損。物理治療師教佢做啲低衝擊嘅運動,好似水中步行同固定單車,可以保持關節活動度又唔會造成太大負擔。而家佢每日朝早都會去公園做半個鐘關節操,情況真係改善咗唔少。
屈戍關節是什麼?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身體小機關
大家有冇試過做運動嗰陣,突然聽到「咔」一聲,或者覺得某個關節卡住咗?嗰個好可能就係你嘅屈戍關節在搞鬼啦!其實屈戍關節係我哋身體入面最常見嘅關節類型,主要負責做彎曲同伸直嘅動作,好似門嘅鉸鏈咁,所以先叫做「屈戍」。佢哋分佈喺全身各處,特別係手指、膝蓋同手肘呢啲經常活動嘅部位。
屈戍關節嘅構造其實好簡單,主要由兩塊骨頭同埋中間嘅軟骨組成。當我哋活動嗰陣,軟骨就負責減少摩擦,等動作可以順暢進行。不過如果過度使用或者姿勢唔正確,就好容易造成磨損,甚至引發關節炎。下面整理咗幾個常見嘅屈戍關節位置同功能俾大家參考:
關節位置 | 主要功能 | 常見問題 |
---|---|---|
手指關節 | 抓握物品 | 關節腫痛 |
膝蓋 | 支撐身體重量 | 半月板損傷 |
手肘 | 彎曲手臂 | 網球肘 |
平時要點樣保養屈戍關節呢?首先一定要做足熱身運動,特別係要做啲伸展動作,等關節有足夠嘅潤滑。其次就係要注意姿勢,例如打字嗰陣手腕唔好太彎曲,搬重物時要用膝蓋發力而唔係腰部。仲有就係適當補充膠原蛋白同鈣質,對關節健康都好有幫助。
如果你發現某個關節經常發出怪聲,或者有持續性嘅疼痛,就千祈唔好輕視。好多人都以為關節痛係老人家先會有,但其實而家後生仔女長時間對電腦、玩手機,都好容易提早出現關節問題。記得要定期活動下,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耐,咁先可以keep住關節靈活度。
最近有冇覺得屈戍關節(手腕附近)隱隱作痛?特別係拎重嘢或者扭毛巾嗰陣特別明顯?為什麼我的屈戍關節會痛?5個常見原因解析,其實好多人都有類似困擾,尤其係成日用手機、打鍵盤嘅上班族,或者家庭主婦成日洗洗切切,都容易造成關節負擔。以下整理幾個常見原因,幫你快速了解問題根源。
首先最常見嘅就係「過度使用」,手腕重複同一個動作太耐,例如長時間打電腦、滑手機,會令肌腱同韌帶發炎。其次係「姿勢不良」,好多人都習慣手腕向內彎曲用力,長期落去會壓迫到正中神經,造成所謂嘅「腕隧道症候群」。另外,「外傷」都係一大因素,例如跌倒時用手撐地,或者突然拎太重嘅嘢,都可能拉傷韌帶甚至骨折。
以下簡單整理咗5種常見原因同典型症狀:
原因 | 典型症狀 | 好發族群 |
---|---|---|
過度使用 | 手腕痠痛、活動時有摩擦感 | 上班族、廚師 |
腕隧道症候群 | 半夜手麻、拇指至無名指半側刺痛 | 孕婦、糖尿病患 |
外傷 | 突發劇痛、腫脹瘀青 | 運動員、長者 |
關節退化 | 晨僵、活動時有喀喀聲 | 50歲以上、勞力工作者 |
類風濕性關節炎 | 對稱性疼痛、關節變形 | 女性居多 |
除咗上面講嘅原因,天氣變化都可能會令關節痛加劇,特別係台灣咁潮濕嘅環境。如果你發現痛楚持續超過兩週,或者伴隨發熱、無力感,建議儘早去骨科或復健科檢查。平時可以多做手腕伸展操,例如將手掌向下壓停留10秒,再向上扳維持10秒,簡單動作就能幫助舒緩緊繃嘅肌腱。
最近天氣轉涼,好多朋友都開始出現關節痠痛的問題,尤其是手指、手腕這些屈戍關節特別容易發炎。屈戍關節發炎怎麼辦?醫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,讓大家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關節健康。
首先要知道,屈戍關節發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紅腫熱痛,嚴重的時候連彎曲手指都會覺得卡卡的。這種時候千萬不要硬去扳它,反而要讓關節多休息。可以試試看用溫熱敷來緩解不適,溫度控制在40度左右最剛好,每次敷15-20分鐘,一天2-3次,記得不要直接拿熱水袋燙皮膚,要用毛巾包著才不會燙傷喔!
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也要注意調整,這邊整理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:
要注意的事項 | 建議做法 |
---|---|
拿重物姿勢 | 用手掌整個握住,不要只用手指抓 |
打電腦時間 | 每30分鐘要休息5分鐘,活動一下手腕 |
家事動作 | 避免長時間扭毛巾,改用洗碗機或洗衣機 |
運動選擇 | 游泳、太極拳這類低衝擊運動最適合 |
飲食方面也很重要,可以多吃些富含Omega-3的食物像鮭魚、堅果,幫助減輕發炎狀況。另外像是薑黃、鳳梨這些天然的抗發炎食物也很推薦,煮菜的時候可以多放一點。如果疼痛比較嚴重,記得還是要去看醫生,不要自己亂吃止痛藥,醫師可能會開些消炎藥或是建議做物理治療。
早上起床如果覺得關節特別僵硬,可以先在床上做點簡單的伸展動作,像是把手掌打開再握拳,慢慢活動個5-10分鐘再下床。洗澡的時候用溫水沖沖關節部位也很舒服,但水溫不要太熱,不然反而會讓發炎更嚴重。平常也可以準備個護腕或是手指套,在需要用力做事的時候戴上,給關節多一點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