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「山meaning」,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爬山這件事。我們這座島嶼雖然不大,但從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到郊區的小丘陵,處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。週末往山上跑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,不只是為了運動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山對台灣人來說,既是挑戰也是療癒,你可以在阿里山看日出雲海,也能在陽明山泡溫泉吃野菜,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性格。
說到山的種類,台灣真的什麼都有:
類型 | 代表山岳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高山 | 玉山 | 東北亞最高峰,登山者聖地 |
火山 | 大屯山 | 硫磺噴氣孔,地熱景觀 |
郊山 | 象山 | 台北市區30分鐘登頂看101 |
海岸山脈 | 八仙洞 | 緊鄰太平洋的獨特地質 |
老一輩常說「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還是山」,這句話在爬山時特別有感。新手可能只在乎攻頂拍照,慢慢會開始注意沿途的植物生態、地質變化,最後又回到單純享受爬山過程的快樂。像我就特別喜歡清晨5點出發,看著天色漸亮,樹葉上的露水還沒乾,那種感覺用相機根本拍不出來。
說到爬山裝備,台灣人最愛討論的就是該不該買專業登山鞋。其實走郊山穿運動鞋就夠了,但如果要挑戰百岳,一雙好的登山鞋真的差很多。記得我第一次穿新鞋去合歡山,走到半路腳跟磨出水泡,才發現原來鞋子要提前「馴鞋」。現在學乖了,新買的裝備一定會先在家附近試走幾次。山永遠都在那裡,準備好了再出發比較重要。
台灣人最愛爬的10座入門款小山在哪裡?這個問題對於剛開始接觸登山的新手來說超級重要!台灣雖然山多,但有些小山步道規劃完善、坡度平緩,非常適合假日想出門動一動的朋友。這些小山不僅交通方便,沿途風景也超美,爬完還能順便吃個山產或泡個溫泉,根本是完美的一日遊行程啊!
說到入門款小山,首先要推薦的就是台北的象山啦!雖然海拔只有183公尺,但可是看101夜景的絕佳地點,石階步道走起來也不會太吃力。另外陽明山的七星山主東峰也是熱門選擇,沿途可以欣賞到火山地質景觀和小油坑噴氣孔,超級特別的!中部的話,台中大坑步道系統有好多條難度不同的路線,9號和10號步道最適合新手,爬完還能去東東芋圓犒賞自己。
南部朋友別擔心,高雄的壽山和台南的虎頭埤也都是輕鬆好走的選擇。壽山還能遇到野生獼猴(但記得食物要收好),虎頭埤環湖步道全程平緩,帶長輩或小朋友去都很適合。東部的鯉魚山步道更是CP值超高,20分鐘就能登頂俯瞰台東市區和太平洋,視野開闊到不行!
排名 | 山名 | 地點 | 海拔高度 | 特色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象山 | 台北市 | 183m | 101夜景最佳觀賞點 |
2 | 七星山 | 台北市 | 1,120m | 火山地質景觀 |
3 | 大坑9號步道 | 台中市 | 約300m | 木棧道刺激但安全 |
4 | 壽山 | 高雄市 | 356m | 市區最近的自然步道 |
5 | 虎頭埤 | 台南市 | 約100m | 環湖步道輕鬆愜意 |
6 | 鯉魚山 | 台東縣 | 75m | 快速登頂看海景 |
7 | 觀音山 | 新北市 | 616m | 硬漢嶺視野極佳 |
8 | 大凍山 | 嘉義縣 | 1,976m | 阿里山系最親民的百岳 |
9 | 金面山 | 台北市 | 258m | 攀岩路段刺激好玩 |
10 | 十八尖山 | 新竹市 | 約130m | 市區內的森林浴步道 |
這些小山真的都是台灣人超愛的入門路線,週末常常可以看到全家大小一起來爬山。像新北的觀音山雖然海拔有616公尺,但步道規劃得很完善,登頂後的硬漢嶺視野超級遼闊,天氣好時甚至能看到台北101呢!嘉義的大凍山雖然海拔接近2000公尺,但其實是阿里山系中最親民的百岳路線,走起來不會太吃力,很適合想挑戰百岳的新手。
台北的金面山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,雖然有些路段需要手腳並用攀爬,但安全性很高,爬完超有成就感。新竹的十八尖山根本就是新竹人的後花園,坡度平緩又有濃密樹蔭,夏天來走也不會太熱,沿途還有各種花卉可以欣賞,完全就是都市裡的秘密花園啊!
為什麼台灣人週末都往山上跑?在地人告訴你
每到週末,你是不是也發現身邊朋友一個個往山上跑?其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啦!台灣雖然小小一個,但從北到南都有超多超美的山徑,開車一兩個小時就能從都市叢林切換到天然森林浴場,這種便利性根本是世界級的好嗎!
先說說大家最愛的幾個上山理由:首先當然是逃離都市熱島啊!夏天平地熱到35度,山上可能才25度,光是不用開冷氣就能涼爽一整天就夠吸引人了。再來是IG打卡熱點,現在年輕人最愛去那些有雲海、琉璃光或是網美步道的地方,拍個美照上傳社群,成就感滿滿。
熱門山區 | 特色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
陽明山 | 硫磺谷、擎天崗草原 | 親子家庭、情侶約會 |
合歡山 | 高山杜鵑、星空銀河 | 攝影愛好者、登山新手 |
溪頭 | 大學池、森林步道 | 銀髮族、健行初學者 |
阿里山 | 日出雲海、小火車 | 觀光客、鐵道迷 |
台灣人愛爬山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 – CP值超高!比起去百貨公司逛街花錢,上山只要準備簡單的糧食和水,花個停車費或接駁車錢,就能享受一整天的自然療癒。而且現在很多步道都整理得很完善,像是台北的象山、高雄的柴山,連穿拖鞋都能輕鬆走(雖然不建議啦)。
另外你可能不知道,台灣其實有超過200座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這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密度。從入門級的郊山到挑戰百岳的路線應有盡有,難怪會養出這麼多「山系男女」。週末上山對很多台灣人來說,已經不只是運動,更像是一種生活儀式了。
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台灣特有的山區美食文化。像是陽明山的野菜餐廳、阿里山的愛玉冰、溪頭的竹筒飯,這些都是吸引大家上山的另類誘因。誰說爬山只能吃苦?我們台灣人可是很懂得在山裡享受美食的啦!
新手如何準備人生第一次百嶽登山?裝備清單在這!第一次挑戰百嶽真的會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,畢竟跟平常的郊山步道完全不同等級。我記得自己第一次爬百嶽時,光是看到那陡峭的山徑就腿軟,還好有前輩帶著才沒出糗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準備重點,讓你第一次登山就上手!
首先要搞懂百嶽跟一般爬山的差別。百嶽通常海拔超過3,000公尺,氣溫可能瞬間驟降10度以上,路況也比較複雜。建議新手先從合歡群峰或雪山東峰這種入門款開始,千萬別一上來就挑戰玉山主峰啊!記得提前2-3個月開始訓練體能,平常可以背著裝滿水的水袋爬樓梯,模擬負重登山的感覺。
再來就是裝備準備了,這絕對是能不能安全下山的關鍵。我整理了一個必備清單給大家參考:
類別 | 必備物品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穿著 | 排汗衣、保暖中層、防風外套 | 洋蔥式穿法最保險 |
鞋子 | 高筒登山鞋 | 一定要先磨合避免起水泡 |
背包 | 30-45升登山包 | 要有腰帶分擔重量 |
飲食 | 行動糧、保溫瓶 | 建議帶巧克力、堅果等高熱量食物 |
安全 | 頭燈、哨子、急救包 | 電池記得帶備用 |
其他 | 登山杖、雨衣褲 | 高山天氣變化快不能不帶 |
記得出發前一定要檢查裝備,特別是頭燈和保暖衣物。我第一次爬山就遇到突然起霧,能見度不到5公尺,還好有帶夠保暖衣物才沒失溫。另外建議找有經驗的山友或參加商業團,千萬不要自己貿然上山。高山症也是要注意的重點,出發前幾天就要開始補充水分,登山時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。
最後提醒大家,山上天氣說變就變,就算夏天也可能遇到10度以下的低溫。我朋友七月去爬雪山還遇到下冰雹,所以寧可多帶也不要少帶。打包時記得把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,像雨衣、頭燈這些緊急用品最好放在背包最上層。